|
劉嘉玲在《大內密探零零發》里有句經典臺詞獲得無數擁躉,無論周星馳多么落拓,多么不得志,遭誤解,她都是一句“你肚子餓不餓?我煮碗面給你吃,好不好?”
你看,面對生活,每個人都有渡己的方法。有人吃面,有人難眠,有人點煙,有人目光潦草一亂,有人癲,有人上不了岸。不過,也有英雄執酒一嘆,斟得滿了又滿。或許在好漢們的心里,酒是一餐飯的靈魂,喝得好了,甚至可以把人連靈魂帶肉體都拔出生天,那么,尋常日子也就有了不尋常的意義。
因著是夏天的緣故,也因著喝酒里捎帶出的一些理性主義情懷,食隱本期就和大家聊一聊盛行啤酒的國家及各自的習俗與趣事吧~
綜合人均啤酒消費量和啤酒花的消費量兩項指標
食隱得出一份最愛啤酒國家名單
當然,本榜單僅供參考
如有不妥之處,歡迎各位留言指正
捷克
# 人均國民啤酒消費量丨 148.6升 #
捷克人最初喝啤酒的時間已不可考。但1088年捷克國王符拉蒂斯拉夫二世下旨要求他的國民向教會交納啤酒花作為什一稅是有據可查以來最早的相關事件記錄。
1842年,捷克小鎮比爾森的古泉酒廠發生了一件大事,徹底改寫了世界啤酒歷史。釀酒師約瑟夫發明了一種稻草黃色、口感清涼、飽含麥芽和地道酒花的啤酒。這種啤酒一經推出,迅速風靡歐洲,類似的仿制啤酒在世界各地涌現,共同被稱作“比爾森啤酒”。隨后,新品牌捷克百威也憑著一流品質躋身世界著名啤酒品牌。
1993年當選的捷克總統哈維爾堪稱捷克啤酒業的最佳代言人。聽說,他經常喜歡把來訪的那些高層政治官員帶到小酒館。而且,他早年一部荒謬派戲劇作品的寫作靈感就來自與啤酒有關的經歷。
奧地利
# 人均國民啤酒消費量丨 107.8升 #
在奧地利,所有啤酒愛好者都有一個接頭暗號:前往奧地利西部薩爾茨堡附近的“通魔”啤酒廠一飽眼福。這個擁有幾百年歷史的啤酒企業,幾乎引領者整個奧地利的啤酒文化。
據廠里的釀造師介紹,啤酒廠在希格爾家族的管理下已經度過了235年的歲月,至今仍十分嚴格地遵守著過去的傳統。其中最為人稱道的就是仍然按照《純凈戒律》的要求釀造啤酒。《純凈戒律》是巴伐利亞公爵威廉四世為確保啤酒的精純于 1516年頒布的一項法令,內容明確規定,生產啤酒的原料除大麥、水和啤酒花三樣外,不能有其他添加劑。這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但目前依然有效的“食品法”。
通魔廠目前有三款主打啤酒:鉆石款啤酒、皮爾斯啤酒及白啤。鉆石款啤酒為世界高檔啤酒之一,色澤晶瑩透徹,潤滑柔和,還帶有熱帶水果的芬芳馥郁;皮爾斯啤酒精選特級啤酒花、周密的生產工藝,開發式發酵和僅使用釀酒莊獨家備用純凈晶瑩的阿爾卑斯山泉水,高雅圓潤,清香可口;根據祖傳配方打造的白啤問世僅數周,就一躍成為奧地利啤酒佳釀。濃郁的芳香猶如香蕉和香瓜,口中留下一絲丁香花干的清涼。
德國
# 人均國民啤酒消費量丨 106.1升 #
德國人有兩件引以為傲的美食:一是火腿,另一個就是大名鼎鼎的啤酒了。當和德國人混熟了之后,他們會告訴你一個秘訣:喝啤酒吃香腸,絕對是最佳搭檔,真心的。
這也難怪,德國的人均啤酒消費量一直都位于世界前三甲,就算偶爾被個別國家趕上,也會很快奮起直追,絕對是自尊心和榮譽感很強的民族~為了保證啤酒的口味和質量,素來嚴謹的德意志民族還專門設立了《純凈法》,對啤酒釀造的原料進行嚴格限定。目前,除了水、麥芽、酒花和酵母外,只能添加少許歐盟安全標準以內的其他成分。
德國啤酒種類繁多,共有超過5000個啤酒品牌,1200多個釀酒廠。現在市場上占有率最高的啤酒品牌有:科隆巴赫(Krombacher)、碧特博格(Bitburger)、沃斯樂(Warsteiner)、貝克啤酒(Becks)、費爾廷斯(Veltins)等。
愛沙尼亞
# 人均國民啤酒消費量丨 102.4升 #
如果近期要去愛沙尼亞旅行,我建議一定要嘗一下Saku啤酒。
Saku是愛沙尼亞最大的啤酒廠,也是愛沙尼亞家喻戶曉的品牌,要想真正深入當地人的日常生活,那么來一杯清爽、冰涼的Saku啤酒再好不過了,其中最為著名的一款是雪松和咖啡氣息濃郁的圣誕節啤酒Saku Hele,如果碰到了盡可一試哦。
Viru是愛沙尼亞另一個非常有名的啤酒品牌。它由位于愛沙尼亞第二大城市塔圖的A.Le Coq Brewery酒廠釀造,這是一家占有當地份額36%的古老酒廠。Viru酒入口以檸檬果醬的面包香氣為主,烤谷物的甜味結尾,平衡做得很棒。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八面體的外形設計,據說設計靈感來自于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的教堂以及塔樓,正因為此,Viru分別于2008年和2010年獲得了世界啤酒設計金獎和銀獎,也立即成為獨立攝影師拍攝愛沙尼亞人文風光里的新寵兒。
波蘭
# 人均國民啤酒消費量丨 98.5升 #
二戰之后,波蘭的啤酒廠被共產主義政權收歸國有。而當蘇維埃政權解體之后,市場經濟被引進波蘭,許多國際啤酒公司也隨之入駐。作為歐洲第三大啤酒生產國,波蘭現今啤酒市場企業集中度很高,三家啤酒公司掌控了大約94%的份額。它們分別是控制了波蘭啤酒市場45%的Kompania Piwowarska,控制了波蘭啤酒市場35%的Grupa ?ywiec S.A.,以及控制了波蘭啤酒市場的14%的Carlsberg Polska。
一般的波蘭啤酒味道清新爽口,酒精度也不高,如果只喝一種啤酒,不太容易喝醉。當然,如果你喜歡將波蘭啤酒和伏特加混合飲用,那剛說不容易醉的說法我收回。不過,就算喝醉了,波蘭也有一種很特別的解酒方法:喝一杯泡菜汁,要不喝醉一回,試試效果?
愛爾蘭
# 人均國民啤酒消費量丨 98.3升 #
提到愛爾蘭的啤酒文化,那么健力士(Guinness)黑啤是個繞不開的名字。在都柏林街頭的酒吧,端著一杯醇厚的健力士黑啤,聽旁桌的人聊著陳年往事,應該是我能想到最有愛爾蘭味道的場景。
1759年12月的最后一天,一個年輕人騎馬穿過位于都柏林詹姆斯大街一個年久失修的釀酒廠大門,這個名叫亞瑟·健力士(Auther Guinness)的年輕人剛剛租下一個尚未使用過的圣詹姆士·蓋特釀酒廠(St. James's Gate brewery),地產租約長達9000年,年租金45英鎊。這一做法遭到了當地人的極大誤解,甚至諷刺,畢竟,啤酒在當時的愛爾蘭還幾乎默默無名。
沒過幾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健力士生產出一種泡沫豐富、口味醇厚的黑啤酒廣受歡迎,不僅在愛爾蘭和倫敦大受歡迎,也借此引發了一場范圍頗廣的釀造業革命。到1838年,健力士圣詹姆斯·蓋特釀酒廠成為愛爾蘭啤酒業當仁不讓的老大;1914年,蓋特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釀酒廠。雖然現在最大釀酒廠已易主,但健力士每天仍有大約一千萬品脫的黑啤被世界各地的人分享,這不僅成為愛爾蘭政府的一項重要稅收來源,健力士黑啤也早已成為愛爾蘭人不可或缺的休閑飲品之一。
比利時
# 人均國民啤酒消費量丨 93升 #
比利時是世界上擁有啤酒品牌最多的國家,所以它位于榜單前十位也就不足為奇了。從艾爾酒(pale ale)到弗拉芒紅啤(Flemish red),從水果味啤酒到修道院啤酒(monastic ales),簡直讓人目不暇接。
與一般的淡啤酒原料與釀制工藝不同,保存古法的比利時啤酒廠除了使用啤酒常用的大麥做主要原料之外,還特別添加蛇麻草(hop)、橘子皮等香料與莓類水果,使得比利時啤酒展現出多層次、多樣化的特色。尤其特別的是,水果在發酵過程中轉換成醣份,這種水果味啤酒在比利時被稱為Kriek,是啤酒中的粉紅香檳,鮮艷誘人,口感酸甜,特別受到女孩子喜愛。
既然提到水果味啤酒了,那就再推薦幾款比利時的果味啤酒吧:chapeau-果味啤酒(櫻桃、樹莓、蘋果很不錯噠~);Mongozo-果味啤酒(香蕉、芒果口味值得試試);Pink Killer-果味啤酒;lifefmans-果味啤酒;Bush Peche-果味啤酒;Delirium Red-櫻桃啤酒(謹慎慢喝,據說后勁極大,果啤屆著名的幾步倒~)
委內瑞拉
# 人均國民啤酒消費量丨 85.5升 #
連一次性尿布、燈泡等日常物品都嚴重短缺的委內瑞拉,今年最讓人不爽的是,夏天的啤酒供應還是無法恢復,真是個悲慘的壞消息。
供應這個南美洲社會主義國家啤酒總量80%的啤酒公司Cervecería Polar,2015年中就因為缺啤酒花、大麥和其它原材料關閉了多個啤酒廠,并停止向加拉加斯酒商供貨,惹來大批委內瑞拉人抗議。但抗議歸抗議,啤酒供應什么時候才能恢復依然是未知數,以小窺大,委內瑞拉的未來真是讓人捏了把冷汗。
作為啤酒消費大國,啤酒的長期短缺還一度引發了政治上的緊張,委內瑞拉人對政府在此事上的嚴重不作為大為光火。(當然,委政府不作為的領域遠不止此)在可預計的未來,懸而未決的啤酒供應很可能會引發又一輪抗議高潮,畢竟,沒有冰涼的啤酒喝,大家的火氣也很難壓下去。其實,價格親民的Polar酒的缺席也不是全然沒有解決辦法,據聞,現在委內瑞拉也可以買到進口的Heineken啤酒,只是價格是Polar的5倍,也就是說,底層民眾可能需要為自己日常的消遣再額外買單,不知道這會不會又成為壓倒正陷于嚴重通貨膨脹的委內瑞拉政府的稻草。
芬蘭
# 人均國民啤酒消費量丨 84.2升 #
很多人誤以為德國才是啤酒大國,其實,芬蘭的啤酒完全不亞于德國。它不但擁有全北歐最古老的啤酒大廠,很多啤酒品牌還奪得過多項國際設計大獎,無論是啤酒外觀設計,亦或是啤酒品質始終保持了難得的高水準。
不過聊到啤酒,就不得不提一下芬蘭特殊的酒品購買政策。在芬蘭,所有的高度啤酒(Olut III,三號以上啤酒),葡萄酒以及烈酒都只能在國家專營的 Alko 連鎖店內出售。酒吧及各種餐廳如要出售酒精類飲料也需要取得相應的售酒牌照。至于低度的啤酒或飲料,則在超級市場及普通店鋪都有出售。
20 歲以上的成人可在 Alko 商店購買任何酒類。18 歲-20 歲的年青人則只可購買酒精含量不超過 22% 的酒、啤酒及大杯飲料等。 18 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禁止飲酒(注,向未成年人出售酒精飲料或者縱容其飲酒也屬違法)。
所以,近期如果打算去芬蘭旅行,購買啤酒時就要遵守規則,提前做好準備了。芬蘭的Koff 、Lapin Kulta、Karhu、Olvi 及 Karjala,合稱為“Big Five”,都盡可一試哈。
羅馬尼亞
# 人均國民啤酒消費量丨 83.2升 #
羅馬尼亞位于歐洲中部南端,面積大小和廣西省相當。這是一個非常多元化的國家,它的南部屬于巴爾干文化,中西部屬于中歐文化,而東部則屬于俄羅斯文化。
在神奇的羅馬尼亞,除了與乍得撞臉而聞名遐邇的國旗,每逢迎賓就要來一次的大面包蘸鹽,世界一流的葡萄酒生產國(酒的名字是‘白姑娘’,‘黑姑娘’,‘皇室姑娘’,挺有意思)外,啤酒的地位真算不上特別突出了。不過羅馬尼亞人對啤酒的喜愛顯而易見,人均國民啤酒消費量83.2升的數字也絕不是浪得虛名。放眼整個羅馬尼亞,日常生活中來點小啤酒喝喝非常普遍。
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有一家“啤酒屋”餐館非常出名。餐館建于 1875-1879年間,是一座新哥特式建筑,地面部分為德國風格的啤酒屋,地下是羅馬尼亞風格的葡萄酒窖。在羅馬尼亞近代史上,布加勒斯特的政治家、文人以及文學社團經常在此聚會,因而此處算是當地有名的文化沙龍據點之一。
★ 相關閱讀鏈接
中國
# 人均國民啤酒消費量丨 34.2升 #
1897年11月14日,德國人占領青島,啤酒也隨之傳入中國,德文啤酒“BIER”一詞開始在青島廣泛使用。
到1903年,英國和德國商人在青島登州路上創辦中國首家啤酒廠——“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當時的青島市民以及商家便把德文的“BIER”譯為“皮酒”,這一做法初步確定了“啤酒”的漢語讀音。因為“啤酒”具有養肝益脾之功效,故此時青島人也把“皮酒”稱作“脾酒”,表示常喝“脾酒”可以達到養肝益脾之功效。后來經過不斷演變,成為今天“啤酒”一詞。
從十九世紀末到新中國建國初,中國的啤酒業發展緩慢,啤酒廠主要分布在青島、哈爾濱、廣州等地,產量也不大。到二十世紀80年代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逐步形成了青島、雪花、百威、燕京、金星、哈爾濱、山城、珠江、雪津、伊堡、中華、太子等眾多著名品牌。如今,國產啤酒也開始獲得了國際上越來越多的人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