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貝恩公司攜手凱度消費者指數發布了2015年《中國購物者報告:如何把握雙速前進中的中國購物者》。《報告》指出,2015年中國快消品市場銷售額增速放緩至3.5%,為近5年來新低。在方便面、平價啤酒等傳統上以“藍領”為主要顧客的品類中,各大品牌也陷入困境。2015年,方便面的銷量下降了 12.5%,啤酒下降了3.6%,廉價啤酒比高端啤酒下降得更厲害。該報告給出了兩條原因,其一是工作人口在下降,其二是低端制造業崗位轉移到了孟加拉國、越南等成本更低的地區。
這樣的分析有沒有道理?低端制造業崗位雖然轉移到了勞動力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地區,但是,這只是“因”,并不能解釋“果”。我倒覺得,廉價啤酒所對應的主要是體力勞動者,那些在房屋、橋梁、道路、農田等工作的勞動者,通常會因為體力與汗液的消耗而補充啤酒。如果廉價啤酒的銷量下降,是否說明房地產市場在放緩,還有國家投入的基礎設施建設有所減慢。
至于“方便面指數”,方便面的銷量本來就在逐年下滑,到2015年下降了12.5%,但想就此得出什么結論恐怕比較難。一方面,方便面作為垃圾食品的概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各種類型的餐飲服務業空前發達,在手機App上叫個外賣,比出去買一盒方便面還要回來泡方便得多。
至于“裙擺指數”,據說從女士裙子的長短,可以預測股市的牛熊。股市牛,女人的裙子就短;股市熊,裙子就長。這個很扯,像是美國華爾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理論。從女人的裙子短長看股市的形勢好壞,其中還暗含著男權社會的取舍標準。言下之意是女人靠裙子短吸引那些在股市賺得盆滿缽滿的男人。這兩年,中國股市一直半死不活,請問女人到底該如何穿裙子。結果還不是一樣,有人穿超短的,有人穿拖地的,還有人穿不長不短的。
那么“口紅指數”呢,當經濟蕭條時,口紅的銷量反而增長。這個指數的提出者是雅詩蘭黛集團前總裁,他家就是賣口紅的,而不是哪個經濟學家。這兩年,口紅應該賣得非常之好,彩妝品牌靈活多樣的廣告宣傳,各種電商平臺的發展,自媒體的崛起也塑造了一批彩妝網紅,這些都令商品的資訊與渠道越來越多,也大大打開了口紅銷售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