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道 說起德國啤酒的歷史與傳統,您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著名的慕尼黑啤酒節,不過您或許有所不知,有一個傳統早已深深根植在德國啤酒的血液中,甚至比慕尼黑啤酒節還要早上300年。這就是始于1516年的德國《啤酒純釀法》。但如今,這部法律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究竟是何原因?
據了解,自中世紀開始,歐洲的啤酒消量迎來了爆發期,這一度造成啤酒釀造市場出現魚龍混雜的局面。一些釀造者出于豐富口味、延長保質期等目的,在啤酒釀造過程中加入各種水果、草藥,甚至木屑、焦油等有害物質。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巴伐利亞大公威廉四世于500年前頒布了《啤酒純釀法》。法律規定所有啤酒釀造商只許用大麥芽、啤酒花、水和酵母四種原料制作啤酒。這可謂是當今世界上最古老的一條關于食品安全的法律,它的誕生也為德國啤酒數百年來的口碑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不過,在500年后的今天,《啤酒純釀法》是否還適用于當今時代再度引起了熱議。慕尼黑某酒吧主管西蒙&MIDdot;羅斯曼就對釀酒原料提出異議。“用有機柑橘和香菜做原料又能有什么壞處呢?這些原料怎么就不純凈呢?為何不能使用這些原料來讓啤酒的口味更多樣呢!”
而巴伐利亞啤酒制造商聯合會會長洛薩&MIDdot;艾伯茨也希望改變啤酒的味道。“事實上用不同的啤酒花釀造,就完全足以創造出不同的口味。而現在流行的做法是給啤酒添加水果的味道,比如芒果或者桃子。”
盡管有些人認為這項陳腐的法律限制了德國啤酒業的創新,但大多數人依然選擇站在傳統的一邊。據統計,85%的德國人認為《啤酒純釀法》在德國啤酒走向輝煌的道路上功不可沒。然而不容忽視的事實是,作為“純正啤酒”的代名詞,德國啤酒的地位正受到國際啤酒廠商的威脅。尊重傳統,還是向新趨勢妥協,將是未來擺在德國啤酒面前最大的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