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格外強調,即使身臨其中,也很容易忽略這家啤酒工廠是位于上海市——華潤雪花啤酒(上海)有限公司坐落于寶山區羅東路,在此,一群身居繁華都市而大部分時間卻偏安一隅的雪花人,在寧靜中忙碌著。這幾乎也是雪花啤酒的一個縮影寫照,無論業績上取得了怎樣的輝煌,卻無任何喧囂,有的只是匠心營造的淡泊明志。
雪花上海工廠于2010年1月竣工投產,二期工程2015年7月竣工投產,產能達40萬噸,上海啤酒愛好者喝到的雪花大多源于此。
與雪花其它近百家工廠相似的是,上海工廠的雪花人擁有著同樣的匠心營造的精神——專注、鉆研、勤勞、奮進。
被捧在手心里的酵母
90后男孩兒倪天樂有著同齡人中不多見的成熟、穩重與細心,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兒就是急切地看一眼他所悉心照料的寶貝。倪是雪花上海工廠酵母培育員,工作職責就是挑選、培育、使用酵母。酵母在啤酒釀造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發酵環節中,酵母將麥汁中的糖份轉化成為酒精和二氧化碳還有各種風味物質,由此,麥汁轉化為啤酒。
據華潤雪花啤酒(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陳柳介紹,酵母是啤酒的靈魂,活力優良的酵母在麥汁轉化中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是啤酒釀造中最為關鍵的環節之一。
倪天樂對于酵母重要性的理解是將其視為掌上明珠,每天都是小心翼翼照料著,無絲毫怠慢。
“我入職時,師傅就對我說,酵母是有生命的精靈,要讓它吃飽、睡好、強壯有活力,這樣的酵母才能在啤酒釀造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倪天樂對于酵母培育的理念認識也是雪花管理的一脈傳承。
據陳柳介紹,啤酒品質依賴于發酵的質量控制,發酵質量的好壞主要取決于酵母的生命力,而酵母的生命力則取決于酵母生存環境。酵母是一種活的生物,它和人類一樣希望有良好的生存環境,需要有食物、氧氣,需要被溫和地對待。
在雪花,酵母的培育有著嚴格的管理標準:酵母培育需要十四天,實際上挑選優良酵母品種的時間更長。只有顏色、形態俱佳的酵母才有幸被選中,雪花用優質麥芽制成的麥汁培育其成長。在實驗室的三天培育期間,酵母每四小時體檢一次,以保證其強壯的活力。之后經歷擴培、增殖、發酵三個步驟的六天培育,再追加一罐營養麥汁并等上五天后,培育的酵母才可以投入使用。
“對于酵母,就要像捧在手心里一樣去培育它。”倪天樂這樣來描述著自己的工作。
一瓶啤酒的兩場大考
啤酒釀造起步于糖化,這是啤酒釀造的首道關鍵工序,優質麥芽粉碎后在煮沸過程中加入上好的啤酒花(14.230, 0.13, 0.92%),雪花經過反復摸索,發現反復煮沸五次的麥汁可以達到最優狀態,這時,麥汁被賦予啤酒花所特有的香味,這也為啤酒在釀造之初就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調。
麥汁經過冷卻后,進入發酵環節,等待一場重要的轉化,這其中發揮巨大作用的就是酵母。發酵后,啤酒液已現雛形。
不過,釀成的啤酒并不輕松,他們要面臨兩場大考。
平日溫和的85后女孩兒宋閃閃一工作起來就異常嚴苛,她是雪花上海工廠的理化檢驗員,通過總氧儀、色譜氣相儀等各種價值不菲的儀器檢測啤酒,檢測精度一直在追求極致,比如總氧儀對酒液中氧成份檢驗精度達到十億分之一。
啤酒還要經歷位于檢測室樓上的品酒室里另一種方式的考評。“主考官”80后女孩兒徐鈺倩,是中國酒業協會國家級評委,又被稱為國嘴,全國擁有該資格的只有50人,徐鈺倩是其中為數不多的80后。
品酒師的對于啤酒的考評主要是通過味覺系統。雪花擁有著眾多國嘴,在公司內部實行總部、區域、工廠三級品評體系,品評的啤酒主要是從市場中購買來的而非工廠選送,因為雪花更關注啤酒在消費者開蓋瞬間時的表現情況。
“雪花始終以消費者的第一感受為追求,啤酒品質不能僅靠理化指標檢驗,還需要人的味覺系統來品評,以此推動啤酒精益求精。”80后國嘴徐鈺倩如此理解著啤酒品評工作。
倪天樂、宋閃閃、徐鈺倩,這是雪花上海工廠四百余名員工的縮影,身在上海卻無關繁華,虔誠地守護著匠心營造的精神。當然,這也是雪花啤酒五萬余名員工的縮影,是雪花啤酒全國近百家工廠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