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理論上講,用谷物為原料發酵,未經過蒸餾等程序提高酒精度的酒精類飲料,都是啤酒。現在的啤酒一般還會加上啤酒花,HOP,作為一種原料,并且大部分的啤酒會以大麥barley作為主要的谷物。
就從發酵用的谷物先說起,啤酒自千年前開始,就主要是以大麥barley為主料,德國的巴伐利亞州以幾百年前著名的啤酒純凈法(Reinheitsgebot:the Bavarian purity law)里甚至規定,只有用大麥,啤酒花和水釀造的酒精,才能自稱啤酒。中國傳統上沒有啤酒,估計也主要是因為本身就不怎么種大麥吧。啤酒中還有一個重要分類就是用小麥wheat為主料的,商業上最成功的就算是比利時的Hoegarrdon福佳啤酒了,基本上現在在國內大城市的超市里都能找到那種330mL的瓶裝,一些酒吧也有現打on tap的賣。當然就算是這種啤酒也需要相當分量的大麥,原因我以后再講到。另外玉米corn, 蕎麥buckwheat, 高梁sorghum等等,也都常被作為谷物添加進來,特別是在ale型啤酒里,能引進一些特別的風味。在東亞一些地方,特別是中國大陸,另一種最常見甚至是必加的原料就是大米rice了,這樣能省生產成本,但會帶來很多問題,這個以后我還會寫到。
谷物里用來發酵的主要成份就是淀粉,但這是不能用來直接發酵的,我們要先將谷物在一定的溫度和濕度下讓其發芽,之后通過干燥人為的中止這個過程,這一步叫malting,得到的東西就是malted barley,或者叫barley malt, 在這個過程中大麥中會產生酶,下一步叫做mashing,就是煮沸malt,讓酶和淀粉作用生成可供發酵的糖。
接下來需要用到的原料就是啤酒花hops了,啤酒花又叫蛇麻,和大麻是最近的近親,不過不含大麻中“興奮”元素。啤酒花在啤酒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苦味能平橫槳汁的甜味,能增強泡沫的持久性,所謂的head retention,還能有助于啤酒的保存,等等等等,比如國內的啤酒象冰水一樣沒什么味,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啤酒花太少,所以你也能發現國內的啤酒很難形成持久的泡沫,這個以后再聊。
Mashing 結束后就要煮麥汁了,啤酒花也是在這一步加入的,啤酒花有很多種,有的是為了帶來苦味,有的是為了增強口感,有的只是為了增加酒香,后者只會在boiling結束前一兩分鐘加入。加完啤酒花后,得到的液體叫做wort,發酵前的工序就算完成了。
之后的工作就是加入酵母yeast,進行fermenting發酵了,前面我已經介紹過,啤酒從發酵方法上來講就分為兩種,一種用ale yeast,酵母會聚集在酒的上層發酵,溫度高一點,十幾二十度左右,發酵時間也較短,另一種就是大家最熟悉的lager拉格啤酒了,國內所有的啤酒都是淡型拉格啤酒,這也是口味非常單一的原因之一。這種啤酒用lager yeast,酵母會聚集在酒的底層發酵,溫度低一點,幾度十度左右,發酵時間也較長,lager在德語里本身就是存貯的意思。
因為lager啤酒對溫度的要求,自釀啤酒一般都是ale型,溫度要求寬松一點,以后我會介紹到,花式也會更多一點。在釀造過程中,酵母yeast和糖起反應,將其轉變為CO2和酒精,這個過程一般一兩周就可以結束了。
之后就是裝瓶或者裝桶bottling or kegging了,啤酒其實對光線非常敏感,所以最好用棕色或者不透光的瓶子,這當然也是中國的啤酒不怎么好喝的原因之一了,綠色白色的瓶子不會對啤酒起到任何保護作用,啤酒非常容易變質。裝桶kegging也是一種封裝方式,很多人都感覺在酒吧里從keg桶里現打出來的酒會好喝一點,“新鮮”一點,這其實是有道理的,一是很多酒廠不會對裝桶的酒進行巴氏消毒pasteurization, 二是酒吧保存酒的溫度和環境也相對更專業一點。三是酒和空氣接觸會產生反應,就象紅酒一樣,空氣中的微生物和氧氣都會影響啤酒,所以裝桶的話空氣的相對含量會比裝瓶少一點,更適合啤酒的保存。
有的啤酒還二次發酵,在裝瓶的時候加入可發酵的糖,所謂的bottle condition,酒中剩余的酵母會在瓶中繼續發酵,這個過程會持續幾個月,很多比利時的啤酒都是這樣的,自釀啤酒一般也會用這種做法來產生泡沫。這樣的倒酒的時候要注意不要把瓶中的殘留物倒出來,這樣會影響口感,不過喝了也無妨,因為富含維他命B。
最后一步,就是找到一個適合的好的杯子,享受你的啤酒了。啤酒杯是最容易被人忽視的東西,殊不知杯的好壞和形狀會極大的影響你的口感。